棗莊市駐地,早在唐寧時就形成村落,因多而得名。棗莊市位于山東省南部,屬北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 13.9攝氏度,年降水量815.8毫米。地形北高南低,既屬魯中南低山丘陵地帶,又屬淮河水系流域。東,北兩面多山,泰岱沂蒙朧余脈蜿蜒,崗斷嶺連,山間溪流涓涓,花草樹木遍進駐,蒼松翠柏林立.西,南兩面多水,微山湖連著大運河,一片平疇活野,河湖岸邊是富庶的魚米之鄉。
棗莊市 - 概述
棗莊市是山東省省轄市,現轄五區一市,東西寬約56公里,南北長約96公里,總面積4550平方公里,總人口364萬,其中城市面積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萬全市轄市中,薛城,山亭,嶧城,臺兒莊五區和滕州市,85個鄉鎮,5個辦事處,3137個行政村。
棗莊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棗莊位于蘇魯豫皖交界和淮海經濟區中心,東與臨沂市平邑縣,費縣和蒼山縣接壤,南與江蘇省銅山縣,邳州市為鄰,西、北兩面分別與濟寧市微山縣和鄒城市毗連,是我國東部地區的南北過渡地帶,又是沿海地區與西部內陸地區的重要結合部,毗鄰隴海鐵路和日照港,嵐山港,連云港三大出???/a>,200公里半徑之內有濟南,青島徐州,連云港,濟寧5個機場,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206國道、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史有“北控瑯琊、南扼江淮”之說,今則明顯具有“聯系東西,兩利兼收”的開放開發優勢。
棗莊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的新型資源型工業城市。在計劃經濟埋藏,棗莊市處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1961年國務院確定莊市為山東省四個省轄地級市之一。經過建國以來五十年的快速發展,棗莊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工業為依托,以化工,冶金,紡織,建材,食品,造紙,電力等為支柱產業,門類較為齊全,基礎比較穩固的工業體系,現已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素有“魯南煤城”和“建材之鄉”之稱。

龍泉塔
棗莊市地處華東地區南北過渡地帶,是東部沿海和西部內陸地區的重要結合部。地形北高南低,多山富水,風景優美,旅游資源豐富,且多具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特點。主要旅游景點有:位于市區東北處的抱犢崮自然保護區,崮高海拔624米,是國家森林公園;嶧城區萬畝石榴園,東西蜿蜒40余華里,被譽為“冠世榴園”;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宏偉肅穆,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唐代龍泉塔,雄偉壯觀,歷經風雨千余年;等等。
棗莊市交通,通訊事業發達,能源供應充足,金融,購物,文體娛樂設施體系健全。全市客運線路發展到303條,通車里程達49660公里,客運班車除通達省內所有地市和市內所有鄉鎮外,還可通達京、津、冀、豫、滬、皖、蘇、浙等8個省市的中心城市和商品集散地。境內鐵路全長288.5公里,京滬鐵路縱穿棗莊西部,棗薛支線與京滬鐵路相交于薛城,并開通了棗莊至上海直快客運列車。京杭大運河境內航道68.5公里,與河北、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貫通,境內共有港口53個,年吞吐能力達500萬噸.,郵電通訊已采用現代化的光纜,微波和數字程控交換設施,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14.1萬門。電力擁有坑口發電廠10座裝機總容量186萬千瓦,年發電量150多億度。城市供水,供氣,供熱配套設施齊全?,F代化的購物中心,星級賓館涉外服務功能日臻完善。
棗莊市 - 行政區劃

棗莊市 - 自然地理
棗莊市位于山東省南部,地跨東經116°48′—117°49′,北緯34°27′—35°19′。東與臨沂市平邑縣、費縣和蒼山縣接壤,南與江蘇省銅山縣、邳州市為鄰,西瀕微山湖,北與濟寧市的鄒城市毗連。東西最寬56公里,南北最長96公里,總面積4563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2.97%。
棗莊市 - 自然資源
石榴特產
棗莊市位居內陸,最近處距海有100多公里,氣候主要受陸地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較多,四季分明;同時也存有一定的災害性天氣。全市多年平均氣溫在13.2-14.2℃,各季氣溫差異明顯。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0~950毫米之間,是山東省降雨量最充沛的地區之一。
棗莊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36種,即:煤、鐵、銅、鋁、金、銀、鍶(天青石)、石膏、螢石、水泥原料灰巖等。其中煤、石膏地質儲量為15.4億噸和4.1億噸。有陶棗、官橋、滕南、滕北、滕東、韓臺六大煤田。棗莊市水資源總量為10.7億立方米。境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12條,有大中型水庫5座,巖馬水庫、馬河水庫總庫容量分別是2.026億立方米河1.38億立方米。全市土地總面積45.5萬公頃。其中:滕州市1485平方公里,薛城區506.7平方公里,山亭區1017.8平方公里,市中區375平方公里,嶧城區627平方公里,臺兒莊區538.5平方公里。
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玉米、水稻,是國家商品糧基地,食品加工業起步較早;擁有悠久的蔬菜種植歷史,是全國著名的“蕓豆之鄉”、“土豆之鄉”和無公害蔬菜基地,為蔬菜深加工提供了豐富原料;秸稈充足,適宜苜蓿等食用草種植,畜牧養殖和畜產品加工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擁有優質梨、櫻桃、桃、李子、葡萄、石榴、板栗、大棗、核桃、蘋果等十大林果生產基地,年產各種水果20多萬噸,且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的礦泉水資源豐富,是發展果汁加工業的理想之地。軟籽石榴、榴葉茶、挎包火燒、黑香稻、地瓜棗。
棗莊市 - 歷史沿革
棗莊是一塊古老的土地,根據考古發現,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夏時南部為鄫國,北和西北為滕國和薛國。后幾經變稱,明時,北置滕縣,南置嶧州,后降嶧州為縣。清循明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棗莊地區分屬臺棗專署和尼山專署,1950年5月,屬滕縣專署。1953年7月,屬濟寧專署。1960年1月,撤銷嶧縣,建立縣級棗莊市。1961年9月,定為省轄市。1979年,滕縣由濟寧專區劃歸棗莊市。棗莊市駐地,早在唐寧時就形成村落,因多棗樹而得名。近百年來,隨著煤炭工業的發展,逐步演進為集鎮,現已建成以能源生產為主,煤焦化工、建材、食品、電力、紡織、機械、電子等門類比較齊全具有中等規模的工業城市。

臺兒莊戰役紀念館
在這塊土地上,近百年來發生過多次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1923年,“桿子”首領孫美瑤率部在津浦鐵路臨城與沙溝之間毀軌,將2次特快列車上的中外旅客300余人,其中外籍旅客39人,劫持到抱犢崮,制造了轟動世界的民國第一大案“臨城劫車案”。1938年3月,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棗莊境內臺兒莊會戰,戰役歷時33天,共消滅日軍1萬多人,最后以日軍潰敗而告終。1940年鐵道游擊隊成立,這支搞日武裝活動在棗莊、臨城的鐵道線上,打洋行、扒鐵道、炸火車、拔據點,打得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
棗莊市 - 歷史古跡

棗莊市1、薛國故城
薛國故城在滕州市南部的官橋鎮,距滕州市區約17公里。它東依沂蒙余脈,西傍微山湖畔,南連蘇淮平原,北望龍嶧兩山,戰國時期“這里就是擁有六萬余家”的大都會了。薛國故城是我國地面上最長、當今保存最好的古代城池。城分外城和內城兩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周長為10615米,城墻逶迤起伏,現存城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寬20至30米。夯層厚19—22厘米,夯窩直徑6—7厘米。有城門5座,南面2座,其它三面各一座,形成于戰國時期。居住遺址9處,制陶、冶鐵、冶銅、制骨作坊10余處。內城在大城的東南隅,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周長2750米。墻寬10米左右,城壕寬8米,內城門即西周、春秋的薛城,并一直延續到漢代。
內城和北墻外有大面積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西周、東周和漢代遺址,外城中部,有大規模的戰國至漢代的冶鐵遺址,地面上散布大量鐵礦石、煉渣和戰國、漢代的瓦當。故城中央有一村名皇殿崗,地勢稍高出四周,多書“千秋萬歲”卷云瓦當和銅兵器,相傳是薛國君主宮室基址。城北部有孟嘗君陵園,城西北部有毛遂陵園。
1984年至1986年,山東省考古所在薛國故城發掘數百座、春秋至戰國墓葬,出土文物數以萬計。1988年,薛國故城被公布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薛國是古代黃河下游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小國。據《通志·氏族》稱:“薛代、任性、黃帝之孫,顓帝少子陽封于此,故以為姓。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任姓后裔珍,復于薛國,爵為侯”。周顯王四十六年,為齊國所滅。任姓薛國自薛真開始,相傳三十一世。齊滅薛以后,齊威王少子田嬰封于薛。田嬰去世后,田文繼封薛地,招賢納士數千人,諸侯國君主競相求其輔政,他曾先后被齊泯王、秦昭王和魏昭王封為相國。孟嘗君居薛后,對薛國城池擴建加固并發展商貿,重農桑,減賦稅,使薛國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薛國被秦滅亡后,設薛郡,漢至魏晉設薛縣,隋廢薛為滕縣屬地。薛國故城雖然歷經滄桑3000余年,但雄姿依在,歷代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追思懷古的詩詞文賦。

滕國故城
2、滕國故城
“滕”作為“國”見于史籍,大約在距今四千年前,我國進入奴隸制社會的時期。西周初年,武王克商后,封其異母弟叔繡于滕,爵為侯,立為滕國。
滕國在周朝時期是個有名的小國。據《左傳》稱,它的疆域“絕長補短方五十里”。相傳三十一世,歷七百多年之久。滕國國君中影響最大的是戰國時期的滕文公。他曾多次“禮聘”當時著名的儒學大師孟軻到滕國,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方略。由于滕文公“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不久滕國名聲大振。遠近都稱滕文公為“賢君”,滕國為“善國”。
滕國故城在滕州市區西南,距市區7公里。據史料記載,“故城周圍二十里內有子城”?,F故城城垣依稀可見。“外城”略呈方形,東西橫陳。沿外城西墻南去,有一段塹壕,俗稱“西海子”為昔日的護城河;外城內東南兩端各有洼沼一塊,積水成澤,昔日植滿蓮藕,有“兩地荷花、一城芙蓉”之稱。“子城”在外城中央。略呈方形,周長10余華里。近百年來當地居民在原城基上圍土筑寨,以抵御兵禍水患,現“子城”高出地面3—4米,城墻頂上植滿槐樹,綠葉成蔭,花香四溢。城內有滕城村,村周是一片蔥綠的果園和農田,煥發著勃勃生機。城東北隅有一高臺,為“文公臺”,亦稱“靈臺”,臺下一池,傳為“靈池”?!睹献?middot;梁惠王上》記載:“文王以民為臺,為治,而民歡樂之,謂共臺為靈臺,謂共治為靈治”。滕文公效法文王筑靈臺、掘靈沼,取與民歡樂之意。明萬歷年間,臺上修筑了真武廟,使昔日供奉的滕文公改換了主人,該廟左掖門兩側有清代朱榜秀才魏積查磚刻楹聯:“古跡近荊流,曾向高臺懷世子;遺封原叔繡,英將飛閣誤王”。高臺東側古建有“文昌閣”、“呂祖閣”、“功德祠”、“休息祠”等。另有一功德石,刻有一段神奇動人的故事。臺面有一巨石,上刻李白手書。臺前有兩株古槐蒼勁古樸,左右對峙,枝繁葉茂。傳為唐貞觀年間所植,距今一千多年,當地百姓尊為“神樹”。

棗莊市
1992年,滕州市政府對文公臺進行了重修,臺上殿宇回廊,雕梁畫棟,青磚碧瓦,殿堂聳立。殿內陳列著“文公問政”的蠟像,文公求孟子治國方略,及然友、畢戰等人物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臺東側新建的碑林,陳列著歷年來征集的碑碣、墓志。唐王室詮造像碑、唐興國寺碑、唐梁山耶娘碑、金太平院碑、金大定碑、宋太祖趙匡胤圣諭碑、元大清碑及華士奎等人的書法藝術石刻等,可供游人瀏覽觀賞。
滕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滕國故城的美好風景,在1977年12月被山東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南常故城
南常故城位于薛城區原南常鄉南常村村北,坐落在鳳凰山之陽的一片平原地帶上。鳳凰山又名朝陽山,山勢連綿數里,上有三峰高低相錯,其間雜有參差的巨石,形似展翅的大鵬,俯瞰南常故城沃野平原。鳳凰山北麓有玉華泉,南麓有涼泉,二泉之水合流環繞故城,最后西流入漕河。東峰下有朝陽洞。故城東有老鴣山,山西側有元代廣威將軍同知嶧州軍事周忠及其子武節將軍兼邳州節度副使周瑞昌的墓葬。南常故城東西長約550米,南北寬約440米略呈長方形。故城東北隅,沿東墻基向北延伸出一個南北約100米的突出部分,俗傳為“北門”,亦稱“甕上”。故城附近,古墓很多,經常有畫像石刻出土。曾發現距今兩千年而完整無銹的漢代環首鐵刀、漢代石羊、和大批陶器。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
《詩經•魯頌》記載:“居常與許”。東漢古文經學大家鄭玄曾注釋:“常,或作嘗,在薛之南。”從《中國歷史地圖集》上,春秋時期“常”的地理位置即在今南常故城附近。
4、木乃伊古墓
在觀音堂的下方50 米處,緊挨著的就是木乃伊古墓。據史料記載,清嘉慶年間,滕縣武舉王丹高因報父仇,犯下人命大案,于是帶著母親逃到龜山。他見龜山山勢險峻,植被茂密,氣候宜人,便入道為士。他武藝高強,道行高深,收門徒百余人。后在西南山坡坐化,尸體化作木乃伊,徒弟們就地建石墓而葬,并立碑詳細記載了事情的經過。木乃伊在華東一帶實屬罕見,形成木乃伊的原因一直是地質、生物界專家考證之謎。
5、臺兒莊大戰紀念館
臺兒莊,地處蘇魯交界,為山東南大門,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橫貫全境,自古是南北漕運樞紐,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38年震驚中外的臺兒莊戰役就發生于此。臺兒莊大戰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繼平型關大捷后的又一重大勝利,也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光輝結晶。
6、李宗仁史料館
坐落在臺兒莊古運河畔、原火車站遺址上的李宗仁史料館,為造型獨特的哥特式建筑,是一座三面環水、風光秀麗,為當地的一大旅游景點,也是一處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7、運河展館
臺兒莊運河展館是國內首家運河展覽館,由棗莊市航運部門籌資建設,2005年10月28日在臺兒莊運河邊上建成開館。
8、滕州市博物館
滕州市博物館坐落在市區龍山路82號,占地10余畝,建筑面積5700平方米,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古式建筑群。主樓10層,登此頂可俯瞰市區全景。
館內現收藏文物13000多件,其中有60余件定為國家一級珍品,曾多次到國外展覽。以7300年前“北辛文化”文物、商周原始青瓷器、青銅器、精美的玉器是滕州博物館館藏文物的突出特點。
館內設有史前文化廳、商周文化廳、兵器、銅鏡、錢幣、書畫六個展廳。史前文化廳主要展出的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時期的文物,石磨盤、石鐮、石鏟、鹿角鎬和粟類顆粒,證明了早在七千多年前這里就有了一個比較發達的原始農業文化部落,質樸、古拙的北辛陶器,造型優美,制作工藝精湛的大汶口文化陶器,造型和制作工藝完美統一的龍山文化陶器等,構成了東夷文化陶器素雅精巧的總體風格。施有單彩的“紅頂缽”為大汶口文化瑰麗多姿的彩陶找到了淵源。商周文化廳,主要展出了商周時期滕州境內滕、薛、倪三個方國出土的青銅器。其中在滕國故城及滕國貴族墓地相繼出土了許多滕國有銘文青銅器,如“滕侯鼎”、“滕侯簋”、“不欺簋”、“薛仲赤簋”、“薛子仲安簋”、“滕皇編鐘”、“石編罄”等珍貴文物。這些文物造型莊重、裝飾華麗,紋飾充滿著神秘色彩的滕侯鼎,是難得的古代藝術品。滕皇編鐘、石編罄,保存完好,音質清脆悅耳,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的戰國樂器。“薛子仲安簋、薛仲赤簋均鑄有銘文,工藝高超,紋飾精美。重器不欺簋,鑄有銘文151字,記述了西周宣王十二年時,戰爭經過和王的賞賜制度。兵器廳展出的“王子反戈”、“令戈”、“元戈”等有銘兵器,弓形器,從側面反映了各諸侯相互爭斗、相互兼并的歷史事實。銅鏡廳展示了以戰國到清朝各個時期各種類型的銅鏡,能讓人們看到各個不同朝代銅鏡鑄造工藝的藝術風格和繪畫藝術,以及神話故事。錢幣廳展品很多,風格獨特,能讓觀眾了解我國錢幣發展的整個脈絡。特別是古錢幣上的象形文字,是中國書法文字變遷的縮影,篆、隸、行、楷、草體應有盡有。書畫廳能使您欣賞到古代藝術家的技藝高超的書法、繪畫佳作。
滕州市博物館擷英聚華,珍藏了大量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精品,常年以最優質的服務,迎接國內外賓朋。
棗莊市 - 旅游資源

鐵道游擊隊
1、紅色旅游
2004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提出,今后幾年,在全國培育形成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組織規劃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重點建設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棗莊在“魯蘇皖紅色旅游區”,主題形象是“東進序曲,決戰淮海”。30個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中,棗莊在“濟南—濟寧—棗莊—臨沂—連云港”線上。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棗莊有鐵道游擊隊和臺兒莊大戰兩個景區。最近,國家旅游局又把棗莊確定為全國20個紅色旅游城市觀察報告點,是山東省唯一一個紅色旅游報告城市。
《山東省紅色旅游》的“一個核心,三個 區域,一條主線,六條精品線”中,棗莊市和微山湖為中心的鐵道游擊隊活動區為一個區;六條精品線路中,棗莊市有兩條,即“北京—濟南—棗莊—臨沂—青島—上海”線和“濟南—濟寧—曲阜—滕州—微山湖—棗莊—徐州”線。2005年,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國家旅游局支持12個重點紅色旅游項目,臺兒莊大戰紀念地建設首期名列其中。
2005年8月15 日,鐵道游擊隊紀念館奠基儀式在薛城區臨山清風臺上隆重舉行,1萬多人參加奠基儀式。山東電視臺、齊魯電視臺、上海東方衛視等20余家新聞媒體參加并進行現場報道。一時間,棗莊紅色旅游的啟動和發展情況,成為全國各地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和報道的對象,形成了全國紅色旅游熱棗莊的喜人景象,棗莊的紅色旅游出現了高漲的良好發展勢頭。

棗莊市微山湖濕地紅荷旅游區
2、農業生態旅游
“生態旅游”概念一經提出,世界上很多組織和研究者都從不同的角度對此進行了界定,至今尚未有一個統一認可的定義。不過,關于生態旅游的目標卻得到了基本的認同:生態旅游應該保護自然資源和生物的多樣性、維持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生態旅游還應該突出對旅游者的環境教育意義,生態旅游的經營管理者也更應該將旅游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重視和保護自然生態。我國的生態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發展起來的。
3、滕州微山湖濕地紅荷旅游區
微山湖濕地紅荷旅游區,西瀕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位于滕州西部的濱湖鎮,距滕州市區25公里,擁有久負盛名的萬頃紅荷,百里蘆蕩,被譽為中國“荷都”。微山湖濕地紅荷旅游區,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濕地資源保護區,景區交通便利,西部緊靠濟寧機場、京杭大運河,東臨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幾大交通要道在風景區附近形成高速交通網絡,景區內的四大港口成為貫通大江南北的重要航運樞紐。每年8月滕州市在這里舉辦較大規模的滕州微山湖濕地紅荷節暨經貿洽談會?;顒右詽竦丶t荷為媒,以 “保護濕地,珍愛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為主題。盛會期間,大批中外客商共聚在風光旖旎的微山湖畔,賞紅荷,觀盛景,開展經貿活動,起到了推介滕州、促進棗莊乃至整個微山湖地區更快更好地發展的重要作用。

棗莊市萬畝石榴園
4、蓮青山旅游區
蓮青山旅游區位于滕州市東郭鎮和山亭區店子鎮境內。蓮青山99座突峰,起伏在綿綿數十平方公里區域內,山上花草遍布,林木茂密,奇石交錯,壑深溝險,近100種飛鳥走獸嬉戲其間。深處有皇城遺跡、玉女城遺址、大寺遺址、高嘴子山、東谷山、西谷山等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谷翠雙峰”為古滕八大景之一。蓮青山生態旅游區景色優美壯觀而文化內涵豐厚,令游人流連忘返。蓮青山山連山、嶺連嶺,這里純丘嶺山區的地形地貌也孕育了當地獨特的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
5、 龜山風景旅游區
龜山風景旅游區位于市中區東北部孟莊鎮境內,距市駐地15公里,2004年初被批準為山東省級地區公園。 該景區北與國家級森林公園抱犢崮隔水相望;西連國家級地質公園熊耳山大裂谷;南臨嶧城冠世榴園風景區。龜山風景區占地總面積約40余平方公里,由龜山景觀區、水上游樂園、板栗基地生態園區、千畝觀光桃園及桃園山莊服務區組成。景區內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錯落有致,交相輝映,老龍潭商周遺址、雁窩嶺漢古墓群、跑馬嶺等古遺跡,展示了龜山風景旅游區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6、九龍石
古寺廟后側,有栩栩如生的九龍石,并有形象逼真的鳳尾石相伴,意為龍鳳呈祥。傳說,遠古時代,龜山腳下有一“海眼”,整日噴水不斷,終為一片汪洋,周圍百姓民不聊生。玉皇大帝得知此情后,派龍王前來睹住“海眼”,于是龍王讓九個兒子前去堵住“海眼”,九龍歷盡磨難,未能堵住,龍王大怒,要重罰九龍。此時龜山龜王現身,讓九位夫人左手蓮花右手龍劍砍掉自己的“尾巴”,堵住“海